天津人没有不懂规矩的!
新鲜事/好吃/好玩/本地生活点击“关注”→
如今这天津城,
“老天津人少了,新天津人多了”
“胡同少了,高楼大厦多了”
“听戏的少了,看电影的多了”
“提笼架鸟的少了,出门遛狗的多了”
“讲规矩少了,不讲规矩的多了”
但只要您一“白唬”
我就知道您是不是地道的天津人!
叫“您了”,是习惯
天津人张口闭口都爱说个“您了”、“您”。您是天津人特有的语言,是一种敬语。听到“您了”的称呼,立马就觉得心里热乎、亲切、舒坦,感到受到尊重了,有尊严了,有面子了。
我身边的朋友也都是这样说的。这是一种礼貌,小时候我奶奶教给我的,不许我跟长辈你我的,那样显得没大没小的,奶奶说那样没家教。
有一回,我在公交上见着一姑娘给老大爷让座,老大爷说:“姐姐,没事儿,我就一站地!您坐着吧!”天津人!绝对的天津人!
见人必打招呼,是规矩
天津人见面必打招呼,这是规矩。这种规矩是打小养成的,对家人称呼自然不用多说,见着七大姑八大姨大爷(yè)或者“掰掰”那必须先开口叫着,在外,称自己父母叫“老家儿”;妻子的父亲叫“老丈杆子”;管妻子的姐妹的丈夫不叫姐妹的丈夫,叫担儿挑。
天津人见着长辈打招呼不是“您早”“干嘛去?”,这样打招呼会被别人认为没礼数,您得说:“大妈,您早啊,吃了吗?”“大爷,您了嘛去?”
老天津人常这样训斥子女:“张大爷,您瞅瞅那(nèi)孩子(zi)也不知道叫人。”意思是责怪晚辈不懂礼数。天津人讲究面子,打声招呼,高不了我,低不了你。打招呼的人轻松自然,被称呼的人也欣然接受。
叫您一声“爷”,那是文化
在天津有一种官称叫“爷”,特别是早年间无论对方是不是真的“爷”,都尊称一句“什么什么爷”。比如俩人见面,一个招呼:“呦,王爷!”对面那位马上回一句:“爷爷爷!”只不过现在这种见面打招呼的方式已经很少了。
叫“爷”也有学问,一般是跟姓叫。比如张亮、李伟俩人,应该叫“张爷”、“李爷”,但很少叫“亮爷”、“伟爷”。此外,一般这种称呼都是稍微年长一点的男性之间互相叫的,晚辈叫长辈也可,但没有长辈叫晚辈的。
当今咱们叫“爷”的不多了,大部分都用“老什么什么”取代,比如“老张”、“老李”,跟“爷”是一个用法,跟姓不跟名。另外嘴上叫“老张”,也许这位姓张的未必真的很老,更多是一种昵称。
还有“爷们儿”这个词隔辈儿了,只能是长辈对晚辈说,如:“爷们儿,这么早就去锻炼去呀。”但是晚辈不能对老爷爷说:“爷们儿,这么早就去遛弯呀”,要是你这么说了,打你个大脖溜儿。
现在有时女孩也可以称作“爷”,是人们对她们身份、地位的认同,女性叫爷则显的霸气,如范爷(范冰冰)。不管是叫还是被叫都那么舒服!
叫您一声“姐姐”,那是礼貌称呼
天津还有一个叫人的词儿“姐姐”,无论男女老少,天津人习惯称呼陌生的女性为“姐姐”,别管被叫的那人是不是真的够格当这姐。
自从春晚小品中出现过多次操着天津口音的“姐姐”叫法后,全国人民都知道天津人爱叫“姐姐”了。
以前的电视娱乐节目学上几句天津话说的还是“逗你玩”,但现在都改成“姐姐”了,大有取代“逗你玩”成为天津话新名片的趋势。
妈妈叫你一声大姨夫、大姑爷,那是慈爱
天津称谓还有一个特色,就是差辈儿叫,一点没有不尊重的意思,反而还平添一份亲切。在过去的人口众多的家庭里,妈妈多称呼闺女叫“大姐”、“二姐”。过年时姑爷和闺女回家给妈妈拜年,见面要说:“给姥姥拜年啦!”丈母娘回:“大姨夫来了,大姐来了,快进屋!”
转身给旁边的新邻居介绍:“这是刘婶。这是大姑爷,大女儿!” 刘婶接话说:“这就是大姑爷呀!”这里有个区别,介绍自己家人时的“爷”是降声,刘婶说的“爷”是升调。不了解其中意思的人听着有点乱,心想:这老人怎么为老不尊呢?这都是嘛辈儿?可天津人绝乱不了,甚至觉得这老人很慈爱很亲近。
在天津人眼中,要是把这些亲属关系都叫的这么明显和清楚,倒反而显得生疏了。比如姑爷和闺女拜年说:“给岳母拜年啦!”丈母娘回:“大姑爷来了,大女儿来了,快进屋!”这反而显得客套,距离远。
“爷们儿”可不能随便叫
上世纪80年代曾经有个50多岁的老先生去东北出差,刚一出火车站就被一位膀大腰圆的大姐拦住问:“爷们儿,住店吗?我这便宜。”吓了这位老先生一跳,没走几步又有女司机上来搭讪:“爷们儿,坐车吗?”老先生有点懵。后来问了问当地的同事才明白,原来那里年轻人不分男女都称呼年长男性为“爷们儿“,显得尊重,跟“叔叔”差不多。
但“爷们儿”在咱天津可离“叔叔”十万八千里了。在天津您了可以管满大街的妇女叫“姐姐”,但可不能随便管男人叫“爷们儿”,因为早年间“爷们儿”在天津是专指自己丈夫的意思。当今咱们习惯称呼“孩儿他爸”、“我那位”、“我们对象”,但以前天津的妇女都爱用“爷们儿”。所以您明白为嘛前面那老先生直犯懵的原因了吧。
众多周知
天津话听起来倍儿哏儿
但现在能地地道道说天津话的天津土著越来越少
那浓浓的乡音也变得越来越淡
天津话对于天津人而言不仅是一种语言模式
更是一种生在骨子里的文化情怀
族妹呼吁:
天津人请说天津话
纯天津人怎么说话
天津孩子打小就会说的顺口溜
来到天津为,
嘛也没学会。
学了开汽车,压死二百多。
警察来找我,吓得我直哆嗦。
连滚带爬钻进耗子窝。
老坦儿进城,
身穿条绒,
头戴毡帽,
腰系麻绳,
买瓶儿汽水儿,
不知道退瓶儿,
看场球赛,
不知输赢,
找不着厕所,
旮旯也行。
天津卫,有富家,估衣街上好繁华。
财势大,数卞家,东韩西穆也数他。
振德黄,益德王,益照临家长源杨。
高台阶,华家门,冰窖胡同李善人。
觉得有用请点
领导说了
您点一个
族妹工资就涨5毛钱!
幸福生活靠大家!
求赞求广告!!
“天津族”综合整理自网络,转载请注明出处。
对此你怎么看?欢迎评论区留言…
天津人都在看